本章主要讲了自定义 View 及其触摸事件的处理,有一定的难度
1. 自定义 View(定制视图)
Android 自带众多优秀的标准视图与组件,但有时为追求独特的应用视觉效果,我们仍需创建定制视图。尽管定制视图种类繁多,但无外乎分为以下两大类别。
- 简单视图。简单视图内部也可以很复杂;之所以归为简单类别,是因为简单视图不包括子视图。而且,简单视图几乎总是会执行定制绘制。
- 聚合视图。聚合视图由其他视图对象组成。聚合视图通常管理着子视图,但不负责执行定制绘制。图形绘制任务都委托给了各个子视图。
创建定制视图所需的三大步骤:
- 选择超类。对于简单定制视图而言,View 是个空白画布,因此它作为超类最常见。对于聚合定制视图,我们应选择合适的超类布局,比如 FrameLayout。
- 继承选定的超类,并至少覆盖一个超类构造方法。
- 覆盖其他关键方法,以定制视图行为。
1.1 创建一个基本的自定义 View
1 | public class BoxDrawingView extends View { |
注意在引用时我们必须使用自定义 View 的全路径类名,这样布局 inflater 才能够找到它。布局 inflater 解析布局 XML 文件,并按视图定义创建 View 实例。如果元素名不是全路径类名,布局 inflater 会转而在 android.view 和 android.widget 包中寻找目标。如果目标视图类放置在其他包中,布局 inflater 将无法找到目标并最终导致应用崩溃。
1.2 处理触摸事件
因为我们的自定义 View 是 View 的子类,可以直接覆盖以下 View 方法:
public boolean onTouchEvent(MotionEvent event)
该方法接收一个 MotionEvent 类实例,MotionEvent 类可用来描述包括位置和动作的触摸事件。动作用于描述事件所处的阶段。
动作常量 | 动作描述 |
---|---|
ACTION_DOWN | 手指触摸到屏幕 |
ACTION_MOVE | 手指在屏幕上移动 |
ACTION_UP | 手指离开屏幕 |
ACTION_CANCEL | 父视图拦截了触摸事件 |
我们的目的就是在一根手指放下的时候记录下放下的位置,移动时随之变化,放开时固定该矩形框。并且之前画的矩形框数据需要记录下来。
所以建立一个实体类用于记录按下的点和放开的点:
1 | public class Box { |
然后重写 onTouchEvent 并进行相应操作:
1 | private Box mCurrentBox; |
2. onDraw() 方法内的图形绘制
应用启动时,所有视图都处于无效状态。也就是说,视图还没有绘制到屏幕上。为解决这个问题,Android 调用了顶级 View 视图的 draw()方法。这会引起自上而下的链式调用反应。首先,视图完成自我绘制,然后是子视图的自我绘制,再然后是子视图的子视图的自我绘制,如此调用下去直至继承结构的末端。当继承结构中的所有视图都完成自我绘制后,最顶级 View 视图也就生效了。
为加入这种绘制,可覆盖以下 View 方法: protected void onDraw(Canvas canvas)
Canvas 和 Paint 是 Android 系统的两大绘制类。
- Canvas 类拥有我们需要的所有绘制操作。其方法可决定绘在哪里以及绘什么,比如线条、
圆形、字词、矩形等。 - Paint 类决定如何绘制。其方法可指定绘制图形的特征,例如是否填充图形、使用什么字
体绘制、线条是什么颜色等。
1 | public BoxDrawingView(Context context, AttributeSet attrs) { |
3. 挑战练习
3.1 设备旋转问题
- 首先,要给整个视图加上 ID,
onSaveInstanceState()
以及onRestoreInstanceState()
方法才会被调用 - 使用 Bundle 传递需要存储的参数
1 |
|
3.2 旋转矩形框
在处理多点触控时我们需要用
MotionEvent.getActionMasked()
方法来获取事件 ID,ACTION_POINTER_DOWN
指的是屏幕上已经有手指了(无论是几根,最大不超过【多点触控屏的极限 - 1】),另一根手指按下的情况。也就是说此时我们能知道两个手指按下了。其次,图形的旋转一般是在绘制的时候旋转画布(canvas),需要的参数有旋转的角度(用度表示)以及旋转中心坐标,在这里我在 Box 类中加入了最开始的角度
mOriginAngle
,已旋转后的角度mRotatedAngle
两个成员变量,以及一个获取中心点坐标的方法。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public class Box {
private PointF mOrigin;
private PointF mCurrent;
// 此次按下时的角度
private float mOriginAngle;
private float mRotatedAngle; // 已旋转的角度
public Box(PointF origin) {
mOrigin = origin;
mCurrent = origin;
mOriginAngle = 0;
mRotatedAngle = 0;
}
/** 省略 Getter 和 Setter **/
// 获取矩形的中心点
public PointF getCenter() {
return new PointF(
(mCurrent.x + mOrigin.x) / 2,
(mCurrent.y + mOrigin.y) / 2);
}
}对不同的触摸情况进行处理: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public boolean onTouchEvent(MotionEvent event) {
PointF current = new PointF(event.getX(), event.getY());
String action = "";
// 省略没有变化的部分
switch (event.getActionMasked()) {
case MotionEvent.ACTION_POINTER_DOWN:
action = "POINTER_DOWN";
if (event.getPointerCount() == 2) {
// 首先获取按下时的角度(有一个弧度转角度的过程)
// 每次按下的时候将角度存入现在矩形的原始角度
float angle = (float) (Math.atan((event.getY(1) - event.getY(0)) /
(event.getX(1) - event.getX(0))) * 180 / Math.PI);
mCurrentBox.setOriginAngle(angle);
}
break;
case MotionEvent.ACTION_MOVE:
action = "ACTION_MOVE";
if (mCurrentBox != null) {
// 如果只有一只手指按下,而且还未曾旋转过的话,就进行大小的缩放
if (event.getPointerCount() == 1 && mCurrentBox.getRotatedAngle() == 0) {
mCurrentBox.setCurrent(current);
}
// 如果按下了两根手指
if (event.getPointerCount() == 2) {
// 获取角度
float angle = (float) (Math.atan((event.getY(1) - event.getY(0)) /
(event.getX(1) - event.getX(0))) * 180 / Math.PI);
Log.i(TAG, "onTouchEvent: angle:" + (angle - mCurrentBox.getOriginAngle()));
// 已旋转的角度 = 之前旋转的角度 + 新旋转的角度
// 新旋转的角度 = 本次 move 到的角度 - 手指按下的角度
mCurrentBox.setRotatedAngle(mCurrentBox.getRotatedAngle() + angle
- mCurrentBox.getOriginAngle());
// 旋转角度变化后,初始角度也发生变化
mCurrentBox.setOriginAngle(angle);
}
invalidate();
}
break;
}
return true;
}
GitHub Page: kniost.github.io
简书:http://www.jianshu.com/u/723da691aa42